感受臨界點
從事運動的過程中,身體歷經了什麼樣的改變,絕對是不可忽略的一環;身體移動的生理與感受「臨界點」,也需要被重視。這個「臨界點」包含一切關於疼痛、痠痛與所謂「開展」的感知,也是所謂完整身心運動,如瑜伽體位法練習需要注意的。
因為有多年經驗,加上涉獵各種形式的運動,我愈發明白,我們移動的當下,也同時不停的建構與重建我們的神經系統。教練或老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依照這其運動的理由來調整練習,也就是要打造一個架構,包括身體移動及應運而生的身體感受。如瑜伽或太極這種複雜的身心運動模式,非常要求動作細緻與精確。練習者需要全神貫注,因為每個動作帶來的刺激與感受皆相當強烈與深入,有時可說是席捲而來。有益的經膜與肌群拉伸,與過度拉扯某個肌群而傷害到另一個肌群,中間的分野是非常模糊的。
我看過練習者很誇張的拉扯肢體,企圖擠壓成符合某種姿勢的外型,殊不知在拉扯的過程中,「感覺和回饋」機制會完全喪失。如果運動造成過度的疲累,實在不可能帶來期望的結果。而很多人居然輕易接受毫不熟悉的激烈運動方式,也讓我費解。
有一次,我看到一個女學生以一種不符人體工學的角度扭著腳踝與小腿骨,想把腳踝拉向鼠蹊下腹銜接區域,結果並沒成功。我提醒她,以她目前身體狀況,要抵達姿勢的唯一途徑是強拉扯股骨與髖關節連接處到脫位的地步。她抬起頭,我再問道,「你不覺得左膝痛嗎?」她停了下來,看著左膝,並不好意思的點點頭。
學習移動身體的過程中,常自我檢驗潛意識如何接收疼痛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。你可以稍微回顧過去的經驗,是否自己也有這樣的誤解與迷思。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的另一面是「痛苦是暫時的,榮耀是永遠的」。對大多數人來說,疼痛和運動似乎密不可分,而曾因運動或意外遭受嚴重傷害的人,絕對清楚這些疼痛不可能立即消除。活得健康,需要一副快樂的軀體。運動絕對是養成快樂身體,以至於精神煥發的良方。但請謹記,有益而健康的運動,也就是「毫無疼痛」的身體運動,絕對是可以企及的。
註1. 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12/01/08/magazine/how-yoga-can-wreck-your-body.html?_r=0
因為有多年經驗,加上涉獵各種形式的運動,我愈發明白,我們移動的當下,也同時不停的建構與重建我們的神經系統。教練或老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依照這其運動的理由來調整練習,也就是要打造一個架構,包括身體移動及應運而生的身體感受。如瑜伽或太極這種複雜的身心運動模式,非常要求動作細緻與精確。練習者需要全神貫注,因為每個動作帶來的刺激與感受皆相當強烈與深入,有時可說是席捲而來。有益的經膜與肌群拉伸,與過度拉扯某個肌群而傷害到另一個肌群,中間的分野是非常模糊的。
我看過練習者很誇張的拉扯肢體,企圖擠壓成符合某種姿勢的外型,殊不知在拉扯的過程中,「感覺和回饋」機制會完全喪失。如果運動造成過度的疲累,實在不可能帶來期望的結果。而很多人居然輕易接受毫不熟悉的激烈運動方式,也讓我費解。
有一次,我看到一個女學生以一種不符人體工學的角度扭著腳踝與小腿骨,想把腳踝拉向鼠蹊下腹銜接區域,結果並沒成功。我提醒她,以她目前身體狀況,要抵達姿勢的唯一途徑是強拉扯股骨與髖關節連接處到脫位的地步。她抬起頭,我再問道,「你不覺得左膝痛嗎?」她停了下來,看著左膝,並不好意思的點點頭。
學習移動身體的過程中,常自我檢驗潛意識如何接收疼痛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。你可以稍微回顧過去的經驗,是否自己也有這樣的誤解與迷思。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的另一面是「痛苦是暫時的,榮耀是永遠的」。對大多數人來說,疼痛和運動似乎密不可分,而曾因運動或意外遭受嚴重傷害的人,絕對清楚這些疼痛不可能立即消除。活得健康,需要一副快樂的軀體。運動絕對是養成快樂身體,以至於精神煥發的良方。但請謹記,有益而健康的運動,也就是「毫無疼痛」的身體運動,絕對是可以企及的。
註1. 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12/01/08/magazine/how-yoga-can-wreck-your-body.html?_r=0
*摘錄 “動,找回身體的快樂 - 結合呼吸,經膜釋放與感知的練習 打開身心的結,進行覺知之旅“(時報出版2017)第2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