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

你可以「毫無疼痛」的動

你可以「毫無疼痛」的動
疼痛似乎常見於現代人的生活中,或說生活很難避免疼痛的陰影。多數人聽到疼痛兩字就出現負面聯想。的確,在多數人印象中,疼痛很多都是因為運動而來。

事實上,疼痛是個放諸四海,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概念,且每個人也各有自己主觀認定的標準。有些人的疼痛清楚明確,也些人則模糊隱微。想討論疼痛,首先要看「是誰的疼痛」,還有疼痛是來自運動、疲勞還是生活模式等。正因如此,我想在此先定義區分「疼痛」,以免討論失焦。下面討論的疼痛,是依據當你運動/拉伸/健身時,當感覺不適,沒有信心繼續下去,於是決定停止運動並休息的那個關鍵點,也就是「疼痛的門檻」。

疼痛的三種類型

「解剖列車」系統創始人湯姆・邁爾斯(Tom Meyers)曾界定疼痛有三種類別,第一種是進入體內的疼痛,例如車禍,或是騎車摔傷擦破手肘; 第二種體內儲存疼痛,例如手術形成疤痕組織,或是因脫水、消耗等造成肌肉經膜扭曲而累積的疼痛,這種痛感常被人歸類為疲勞、痠疼,或是「沒力了」之類的感受,不一定會連結到疼痛。而第一種與第二種疼痛造成的身體組織緊繃與沾黏,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成了第三種疼痛。如果你試過深層按摩,或是中醫的拔罐,就知道何謂第三種疼痛。


十多年來的運動教學經驗,我看到後兩種疼痛類型無所不在。說到延展肌肉與拉伸經膜,最受歡迎的運動形式就是瑜伽了。想觀察身體組織相互連結的各種面向,瑜伽是最好的選擇。當人們伸展時,多少會感到緊繃與限制,這種緊繃、痠痛與疼痛的感覺,代表神經系統正在與你逐漸覺醒的意識相互溝通。當你做到某個姿勢,等於鬆動了身體組織裡積聚的緊繃與痠痛,接著是釋放的過程。不過若是欠缺正確與謹慎的引導,練習者可能會為了減少第二種疼痛,而不小心造成第一種疼痛。最初,練習者並沒察覺「過度伸展」的狀態但日積月累下來,直到真的造成損傷,才發現原來一直都練習過度了。


*摘錄 “動,找回身體的快樂 - 結合呼吸,經膜釋放與感知的練習 打開身心的結,進行覺知之旅“(時報出版2017)第2章